长江水电无序开发一条大江能够承受多少大坝?
作者:江苏大赢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来源:http://www.jiangsu005.com 人气:
和谁对话?
翁立达,1993~2005年任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现任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委会副主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从事长江保护30余年,曾参与和组织了三峡和中线南水北调等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设计等工作。
为什么对话?
长江水电开发近年来呈现快速、无序态势,一些水电项目甚至出现先开工后补做环评的现象。水电项目的急剧开发势必对长江水系造成重大影响,导致鱼类生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急于知道,长江到底还能容忍多少的任意开发?水电开发亟待解决哪些问题?
翁立达怎样说?
水电开发必须以生态友好的理念为指导,在追求水电站正面效益的同时,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寻求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的双赢方案。在水电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各阶段中均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目标。不能盲目无序开发,给长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
对话人翁立达
著名水资源保护专家、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蔚
点击一
焦点关注
一条大江能够承受多少大坝
关键思路
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83%。
记者:一条河流能够承受多少大坝?如果超出河流能力建坝,可能产生哪些后果?
翁立达: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发电只是它的一个功能。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占世界第一位。从国家能源角度出发,开发水电不可避免。当前关键的是,要怎样开发。
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这将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以前由于缺乏生态环境观念,我们水电开发的指导思想是把河流“每米水头都要用干”。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一些河流开发过度。比如黄河,由于开发程度过高,出现了很多问题。黄河原来每年的平均径流量为500多亿立方米,而已建水库的库容已超过了600亿立方米。后果是,黄河断流多年,径流量现在每年平均只有300多亿立方米。
而实际上,河流的过度开发,不仅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不适当地建设大坝,也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和经济损失。一个大坝建设起来并不难,但造成的后果,有些是可以弥补的,有些则是不可逆转的。如黄河修建的第一座水库——三门峡水库,由于对黄河泥沙的严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黄土高原的治理速度和减沙效益过于乐观等原因,关闸蓄水后不到一年时间,库区泥沙淤积达15.5亿吨,在渭河入库口形成拦门沙,回水倒灌威胁西安和关中平原,由于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整个工程面临淤废的危险。
记者:现在,各大电力公司纷纷看好长江的水电资源潜力,您认为,长江水电开发到底还有多少潜力?
翁立达:根据统计资料,尽管长江水资源丰富,据宜昌站1950~2000年统计资料,宜昌年均径流量为4510亿立方米,但其中68%集中在丰水期5~9月,为2980亿立方米,而只有32%分布在10月至次年4月,10月~11月仅为746亿立方米。根据原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如工程全部实施后,宜昌以上水电站水库的总库容为2125.8亿立方米(虎跳峡高坝方案)与1930.4亿立方米(虎跳峡低坝方案),调节库容分别为1143亿立方米与1038亿立方米。由于水库蓄水涉及防洪要求,一般需在汛后进行,因此如按原有方案实施梯级开发,水库的蓄水要求将难以得到保证,届时一些水库极有可能将出现汛后蓄不满水的情况。
根据现有长江水沙演变与环境耦合研究初步成果,三峡水库建成后,每12年中,只有不足一半的年份水库可以在10月份蓄满或基本蓄满。而在上游建设一系列水库后,这一局面将变得更为严峻,蓄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由于蓄水直接关系到水电站发电经济效益,按照目前格局,上游干、支流水电站分属各大电力公司,因此届时如不能对上游水电站进行统一规划调度,水库汛后争水的现象将不可避免。而上游水库的集中蓄水,又势必加剧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影响中下游以及长江口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加重河口的盐水入侵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