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水电项目遭遇环评风暴
作者:江苏大赢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来源:http://www.jiangsu005.com 人气:
金沙江水电和其它一些工程项目被环保部突然叫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前不久环保部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时,曾经认为“环评风暴”不是一种法治的执法方式。遗憾的是,时过不久环保部叫停工程刮起的风暴又一次重演。
针对水电这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工程,出现环保叫停的风暴似乎难以让人理解。应该说,这种事件的出现,是国家发展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一次严重冲突。因为,国家支持水电开发的态度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水电开发却遭遇到了管理体制上的严厉限制。
据统计,自从2007年底以来,国务院从未核准过任何一个大型水电项目(除了三峡的扩机增容和抽水蓄能),因而导致国家理论上应该积极开发水电,在实际当中常常不得不被无缘无故的搁置,迫使开发企业必须做出自主的选择。要么全面停工停产,让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要么就违规操作,打政策的擦边球,一边继续施工,一边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违规国有企业满腹委屈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厉处罚和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批评,违规被罚的国有企业确实感到很委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发水电本来是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他们也始终按照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开发水电的精神,尽可能地按照规范的要求,及时地申报各种手续和文件。对于环保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整改措施,他们也从来不敢怠慢地落实和实施。按照规则,他们已经得到了项目前期施工的“路条”。
既然已经被容许合法开工,环保部所批评的“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和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种种问题,对于一个取得了前期工作合法“路条”的工程来说,显然不成立。对于工程的环境影响,也并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工程是属于已经经过正式批准的国家规划项目,实际上早已经通过了项目规划的环境评价。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都早已经有了审批和结论。一般情况下,接下来的项目环评,不可能会出现与原来规划环评相矛盾的结论。
然而,企业在前期工作开始后,所申报的材料迟迟得不到环保部门的答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采取了“未批先建”的方式来确保施工工期,但是这样的做法却遭遇到了严厉处罚。
事实上,我国最先出现的大型水电项目违规行为始于一家民营企业。客观地说,该水电企业的违规,确实是政府部门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的时间予以审批的结果。如果公开处罚该民营企业,可能导致其诉诸法律。政府因为社会舆论的因素不能正常审批已经开工的工程,这个理由也很难在法庭上服众。
由于政府部门只是对违规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种违规而没有受罚的先例造成的必然后果是,就在政府部门严厉批评民营企业的违规行为之后,国有企业反倒大举跟进,相继违规“未批先建”。出现这种局面,应该说政府有关部门难辞其咎。